elena

有同道百折千回不知苦——贺清和四大长篇落幕

 

  

        清和的四大长篇落幕,曾经一路追文却甚少发言的自己,觉得似乎还是该写几个字纪念一下,不过身为拖延症晚期患者时至今日才捣腾出几句胡言,还望莫嫌弃。@清和润夏 

 

《狮子饲养日志》 

 

“那天我遇到一个男人,我认为这就是命运。”(注一)

 

         第一次读《狮子》时便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在某个睡不着的午夜梦回,电光火石之间突然想起,这不就是中国版的《纽约,纽约》吗?

 

         和《纽约》一样,故事从凌远与李熏然两个原本陌生的人在这个城市里偶然的相遇开始,然后他们渐渐相爱,到向家人朋友坦然出柜,再历经生死磨难,最后收养一个孩子,归于平淡的生活。熏然甚至与肯有着相同的职业——警察,凌远则和梅尔一样有着凄惨的身世和不幸的童年,而且他们都在最幸福的时候受到一个变态杀人犯的伤害。

 

        当然,我绝无认为《狮子》与《纽约》有什么雷同之处的意思。相似的是那种真实却温暖的感觉。

 

        真实,是我看完《狮子》后最大的感触,院长和小狮子两个主角完全不像是一般同人小说里虚化出来的人物,而是仿佛天天出现我们身边的人一样,跟我们有相似的烦恼与喜悦,关于工作和家庭,字里行间都是熟悉的柴米油盐人间烟火的气息。

 

        温暖,是在院长和小狮子的爱情故事之外还穿插着如今医院和警局里最常见的世间百态、人间万象,虽然现实有时冰冷,偶尔也会有黑暗笼罩,但有两个人的爱作为温暖的底色,终究令人心慰。

 

 

《情寄》

 

乱世烟火里,你最珍贵。

 

        《情寄》是四篇里我唯一攒着最后一口气看完的,期间不知道多少次为他们的命运提心吊胆。从上海到重庆,重庆到北平,再到香港,他们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经历了太多,也失去了太多。

 

        不忍心回头细数他们经历了多少次离别,在那样的乱世,每一次离别都有可能是永别。荣石为国抛家舍业的悲壮,小方为爱义无反顾的勇气。幸好,冥冥中的缘分,如游丝般将他们始终牢牢系住,让曾经以为殊途的两个人最终同归于香江。

 

        这文另一精彩之处便是结构。一本来自过去的日记,引出两个模糊的名字,一段尘封的民国往事,还有文末最后出现的照片,那么相似的脸庞,如同镜子的两面。这一面的凌李,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小狮子与老房子带孩子的日常生活让人恨不得闪瞎眼;映照着另一面的荣方,硝烟四起,国破家亡,纵然他们两情相悦,却无法逃避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现实。对比如此残酷,却叹奈何。

 

 

《二重赋格》

 

这世间,好看的皮囊很多,有趣的灵魂少见。(注二)

 

       《二重》这文说来也是奇妙,明明跟《狮子》在同一时间线和同一个城市里,却又完全迥异于《狮子》那接近写实的风格,反而更像在看一部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爱情电影:两个主角命运般的相遇,从隐隐的互相试探开始,到势均力敌的暗暗角力,然后便是若有若无的情愫,恰到好处的撩拨,如同共舞一曲探戈,你进我退,赏心悦目。

 

       不过,对爱情而言,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两个人精之间的恋爱虽然少了互相猜来猜去明恋暗恋的烦恼,但是面对两个人出身和地位带来的鸿沟时,还是会有挣扎和误解。那个承认了自己先动心了却又决绝转身离开的小狐狸,那个因为第一次陷入真爱不知所措只想小心翼翼献出所有宝藏却适得其反的大老虎,多么似曾相识。

 

        还有,一段经典的爱情怎么能少了定情信物呢,那一幅画,一块表,是宿世的缘分;那一屋子阿狸,是今生的浪漫。彼时还不知道谭家上一辈与明家的渊源,对爷叔和老谭母亲的身份只是隐隐有猜测,只觉得全文读下来花团锦簇,令人欢欣喜悦。直到《地平》一出,再回读《二重》细看那些描述过往的一鳞片爪时只觉百味陈杂,如鲠在喉。不过明长官倒是一语成箴,在每一个时空轮回里,他们都相遇相爱。

 

PS:为什么每一篇文里作为配角的凌李都如此实力抢镜呢?

 

 

《地平线下》

 

没有遗憾,没有心酸,什么是陪伴,什么是心安,你是答案。(注三)

 

       终于说到楼诚篇了,这几乎就是近代史的无缝对接了,如果我是考据控,读这文时肯定有被逼死的感觉。论把两个小说中的人物糅合到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与事件里去却毫无违和感,我只服清和。

 

       关于文中的楼诚,精彩的评说已经太多,无需赘述,倒是对一众配角想多说几句。清和的文还有一大妙处就是那些出色但不抢色的配角们,比如《狮子》里的谢晗,《情寄》里的方家众人,《二重》里的安迪与爷叔,还有《地平》里旧上海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如同一场大戏,从谭家、明家这样的门阀世家到青帮,从特高课到法国巡捕,从盖世太保到皮条客,从爱国者到卖国贼,各路妖魔鬼怪竞相登场,却没有一张重复的面孔,一个模糊的影子,都是鲜活的群像,倒是真真应了魔都之名。

 

        谭家两代人不幸的婚姻与明家几十年骨肉离分亲人飘零的悲剧几乎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赵医生的出现倒是个意外之喜,联系到《二重》更让人感叹命运的玄妙。还有个人非常心水的一段便是明城与小蒋先生的交集,两个人像朋友多过上下级,从苏联到上海,小蒋先生一次次锐意改革,一次次的失败,是个人的局限,也是历史的必然。好在最后他终于还是在台湾重开天地,就都是后话了。

 

       最后的最后,虽然文字浅陋,还是要再次感谢清和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美好的文字与回忆。

 

 

注释:

一、选自《纽约,纽约》;

二、选自网络热句;

三、黄小琥《伴》

 

 

评论(4)

热度(32)